虽然大家都知道CMDB是干嘛的,但其实很多企业或个人在使用CMDB过程都经历过兴奋期、过渡期、瓶颈期,CMDB最终是否变为花瓶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是从我们对CMDB的实践应用并推广的过程体会来看,可适当总结为以下几点:
引导:非常重要的一点,CMDB发起人能够宣贯CMDB的价值理念、引导团队;
规划:CMDB的管理能力能够覆盖到基础设施、操作系统、进程、业务关联分组等多个维度,但是过多的纳管势必会分散团队的注意力,从而带来负担。对于这点,使用人员还是要有所舍弃,”鱼和熊掌“不能兼得!
落地:管控范围一旦确定,我们就需要进行实际的落地,实现真正的纳管。如:网络设备、物理机、虚拟机等,当然这些还要依靠CMDB自身的自动收集能力。
流程:当基础设施纳管起来后,我们的重心就来到了持续更新上,例如:生命周期。生命周期包括设备、业务两个维度,这个需要不同团队的密切配合,才能保证最新的就是我们想要的,实现这点就需要团队的流程规范的支持。
再来思考下,做到以上几点后,CMDB就到终章了吗?虽然之前我也这样想过,将CMDB限制在运维内部使用即可,因为只有运维才会关注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管理。直到我们基础架构应用通过CMDB API将业务关联分组集成到各基础组件系统中,我才意识到CMDB真正发挥的作用是”资产流动“,即CMDB纳管的资源在各个业务支撑系统中流转,为其提供数据支撑。由于涉及为业务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支持,因此这将倒逼我们必须将CMDB管理好,最终形成一个闭环。